《李芳樹刺血詩》
去去復去去,悽惻門前路。
行行重行行,輾轉猶含情。
含情一回首,見我窗前柳﹔
柳北是高樓,珠簾半上鉤。
昨為樓上女,簾下調鸚鵡﹔
今為牆外人,紅淚沾羅巾。
牆外與樓上,相去無十丈﹔
云何咫尺間,如隔千重山?
悲哉兩淚絕,從此終天別。
別鶴空徘徊,誰念鳴聲哀!
徘徊日欲晚,決意投身返。
手裂湘裙裾,泣寄稿砧書。
可憐帛一尺,字字血痕赤﹔
一字一酸吟,舊愛牽人心。
君如收覆水,妾罪甘鞭箠﹔
不然死君前,終勝生棄捐。
死亦無別語,願葬君家土﹔
儻化斷腸花,猶得生君家。
此詩係紀曉嵐校勘四庫全書時從永樂大典錄出
寫於他的閱微草堂筆記中
嘆李芳樹之
癡愛到深處無怨尤
芳樹縱然心無怨怒
但讀者豈可無動於衷?
嘆古時婚姻制度對女性的不公平
看今日男女結離自由
速食愛情
婚姻的約束力量便失去了
家庭制度也逐漸在解體當中
客謠裡有這麼一首
入山看見藤纏樹
出山看見樹纏藤
藤生樹死纏到死
藤死樹生死也纏
以藤樹喻男女雙方生生世世都要在一起的纏綿
這一首
恰恰呼應了詩末四句
死亦無別語
願葬君家土
儻化斷腸花
猶得生君家
右見《永樂大典》,題曰《李芳樹刺血詩》。不著朝代,亦不詳芳樹始末。不知為所自作,如竇玄妻詩﹔為時人代作,如焦仲卿妻詩也。世無傳本,余校勘《四庫》偶見之。愛其纏綿悱惻,無一毫怨怒之意,殆可泣鬼神。令館吏錄出一紙,久而失去。今於役灤陽,檢點舊帙,忽於小篋內得之。沈湮數百年,終見於世,豈非貞魂怨魄,精貫三光,有不可磨滅者乎?陸耳山副憲曰:「此詩次韓蘄王孫女詩前﹔彼在宋末,則芳樹必宋人。」以理推之,想當然也。